钛及钛合金具有密度低、比强度高、耐蚀性好等优良性能,在航空航天、汽车、生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极强的发展潜力[1-5]。TC18钛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高强高韧钛合金,名义成分为Ti-5Al-5Mo-5V-1Cr-1Fe,大量用作飞机起落架、飞机承重梁等大型承力结构件[6-14]。
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,新型飞机对承力结构件的要求逐渐向整体化、大型化方向发展,对原材料的尺寸要求也进一步提高[15-17]。颜孟奇等人[18]探究了热处理参数对φ300mmTC18钛合金棒材组织的影响;乔恩利等人[19]对比了3种不同锻造工艺对φ400mmTC18钛合金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,进而得出最优锻造工艺;顾忠明等人[20]研究了φ400mmTC18钛合金棒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。但对于更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的研究鲜有报道,这是由于超大规格棒材的组织均匀性与力学性能稳定性难以控制。
为此,开展了φ500mmTC18钛合金棒材的研制工作,以期获得成分、组织、性能满足航空标准要求的超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,为高强高韧钛合金大型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。
1、实验
选用高纯海绵钛和MoAl、VAl、CrAl、FeAl中间合金,经3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制备规格为φ720mm的TC18钛合金铸锭。铸锭质量为5250kg,通过金相法测得铸锭相变点为870~875℃。在铸锭头部、中部、尾部3个部位取样,进行化学成分分析。
铸锭经80MN快锻机在相变点以上开坯锻造,对粗大的铸态组织进行充分破碎,通过多道次的镦拔锻造进一步细化晶粒,最终在α+β相区锻造成φ500mmTC18钛合金棒材。TC18钛合金棒材单根质量超过2500kg,实物如图1所示。
为了对棒材的组织均匀性进行评价,在棒材的头、尾区域各切取一个35mm厚试样片进行热处理,热处理制度为835℃保温2h,炉冷到750℃,保温2h后空冷,后续在615℃时效6h后空冷。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片进行低倍组织观察,在试样片的边部、R/2、心部切取15mm×15mm×10mm的金相试样,使用240#、400#、1000#、2000#砂纸依次打磨,抛光后使用配比为3%HF+7%HNO3+90%H2O(体积比)的腐蚀液进行蚀刻。采用OlympusGX71光学显微镜(OM)、JSM-IT700HR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棒材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。
为了对TC18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稳定性进行评价,在热处理后试样片R/2处取样,根据GB/T228.1—2021标准加工成φ5mm拉伸试样,采用ZWICK万能材料拉伸试验机进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;根据GB/T229―2007标准加工成10mm×10mm×55mm冲击试样,采用ZWICK300J摆锤冲击试验机进行室温冲击性能测试;根据GB/T4161—2007标准加工成62.5mm×60mm×25mm冲击试样,采用MTSLandmark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进行室温断裂韧性测试。为确保实验数据准确、可信,每组拉伸试验取3个平行试样进行测试。
2、结果与分析
2.1铸锭成分均匀性
表1为TC18钛合金铸锭头部、中部、尾部3个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。由表1可以看出,TC18钛合金铸锭的主元素Al、Mo、V、Cr和Fe的极差分别为0.03%、0.07%、0.04%、0.02%,杂质元素O的极差仅有0.006%,表明铸锭整体成分均匀性良好。
2.2棒材组织
2.2.1棒材宏观组织
图2为TC18钛合金棒材低倍组织照片。由图2可见,棒材头、尾低倍组织无明显分层、裂纹、气孔、偏析、金属和非金属夹杂及其他肉眼可见的冶金缺陷;无肉眼可见的清晰晶粒,低倍组织均匀模糊。
2.2.2棒材显微组织
图3为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部位的金相照片,图中白色的物相为α-Ti相,黑色的物相为β-Ti相。由图3可知,TC18钛合金棒材组织均由α相和β相组成,α相在β相中均匀分布,无明显分层、团聚现象。对比棒材头部和尾部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,无明显区别,说明棒材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良好。
图4为TC18钛合金棒材头部、尾部不同部位的SEM照片。由图4可知,TC18钛合金棒材的微观组织主要由近等轴的初生α相、细针状的次生α相以及分布在α相之间的β基体组成,组织分布均匀,无明显团聚、分层现象。
为对比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,使用ImageJ软件对不同部位初生α相的平均晶粒尺寸进行统计,结果如图5所示。由图5可知,TC18钛合金棒材头与尾的边部、R/2和心部初生α相的晶粒尺寸较为接近,最大为4.12µm,最小为3.94µm,极差仅为0.18µm,说明棒材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良好。
通过ImageJ软件对棒材不同部位初生α相、次生α和β相的体积分数进行统计,结果如图6所示。由图6可以看出,TC18钛合金棒材头部和尾部的物相分布接近,极差不超过3%。对比边部、R/2和心部的物相体积分数,初生α相、次生α相和β相的含量相近,无明显区别,棒材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良好。
2.3棒材力学性能
对TC18钛合金棒材头部与尾部的边部、R/2、心部区域的室温拉伸性能、冲击性能以及断裂韧性进行测试,对比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,进而对棒材整体的性能稳定性进行分析。图7为TC18钛合金棒材的室温拉伸测试结果。由图7可见,棒材不同部位的室温拉伸性能较为接近,抗拉强度最大为1115MPa,最小为1104MPa,极差为11MPa;屈服强度最大为1057MPa,最小为1047MPa,极差为10MPa;延伸率最大为13%,最小为11%,极差为2%;断面收缩率最大为32%,最小为26%,极差为6%,棒材整体的性能稳定性较好。
图8为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部位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测试结果。由图8可知,棒材头部和尾部的不同区域韧性测试结果相近,冲击吸收能量(KU2)的范围为35.7~40.9J/cm2,头部与尾部偏差仅为5.2J/cm2,断裂韧性值(KIC)的范围为63.3~67.5MPa·m1/2,头部与尾部偏差仅为4.2MPa·m1/2,棒材整体的性能稳定性较好。
3、结论
(1)TC18钛合金铸锭不同部位的成分均匀性良好,各主元素极差控制在0.1%以内。
(2)φ500mm超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头、尾的低倍组织均匀一致,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无明显差异,说明棒材整体组织均匀性良好。
(3)φ500mm超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接近,无明显差异,性能稳定性较好。
参考文献References
[1] 金和喜, 魏克湘, 李建明, 等. 航空用钛合金研究进展[J].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, 2015, 25(2): 280-292.
[2] 刘超, 孔祥吉, 吴胜文, 等. 钛及钛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[J]. 粉末冶金技术, 2017, 35(2): 150-158.
[3] 刘全明, 张朝晖, 刘世锋, 等.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[J]. 钢铁研究学报, 2015, 27(3): 1-4.
[4] 赵丹丹. 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发展与应用[J]. 铸造, 2014,63(11): 1114-1117.
[5] 辛社伟, 刘向宏, 张思远, 等. 钛合金低成本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[J].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, 2023, 52(11): 3971-3980.
[6] 官杰, 刘建荣, 雷家峰, 等. TC18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与热处理制度的关系[J]. 材料研究学报, 2009, 23(1): 77-82.
[7] Liu C M, Tian X J, Tang H B, et al.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laser melting deposited Ti-5Al-5Mo-5V-1Cr-1Fe near β titanium alloy[J].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, 2013,572: 17-24.
[8] 张亚峰, 卢晓通, 刘汉源, 等. 浅析航空用高强TA18钛合金管材组织和性能影响因素[J]. 钛工业进展, 2023, 40(6):41-48.
[9] Liu S F, Li M Q, Luo J, et al. De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Ti-5Al-5Mo-5V-1Cr-1Fe alloy[J].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, 2014, 589: 15-22.
[10] 张静, 牛伟鹏, 张延珍. TC18 大型自由锻件准β锻造变形过程控制[J]. 锻造与冲压, 2022(5): 20–22+24.
[11] 熊智豪, 李志尚, 杨平, 等. 大规格 TC18钛合金棒材多火次锻造中β相织构演变规律[J]. 钛工业进展, 2021, 38(6): 6-11.
[12] Klimova M, Zherebtsov S, Salishchev G, et al. Influence of deformation on the Burgers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α and β phases in Ti-5Al-5Mo-5V-1Cr-1Fe[J].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, 2015, 645: 292-297.
[13] 辛宏靖, 廖敏茜, 王潇汉, 等. 初生α相含量对 TC18 时效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[J]. 精密成形工程, 2021, 13(3): 143-147.
[14] 郭小汝, 张俊喜, 易湘斌, 等. 次生α相含量对 TC18钛合金动态压缩性能和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[J]. 材料热处理学报,2020, 41(10): 24-30.
[15] 张方, 王林岐, 赵松. 航空钛合金锻造技术的研究进展[J]. 锻压技术, 2017, 42(6): 1-7.
[16] 付艳艳, 宋月清, 惠松骁, 等. 航空用钛合金的研究与应用进展[J]. 稀有金属, 2006(6): 850-856.
[17] 朱知寿. 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[J]. 航空材料学报, 2014, 34(4): 44-50.
[18] 颜孟奇, 陈立全, 杨平, 等. 热变形参数对 TC18钛合金β相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[J]. 金属学报, 2021, 57(7): 880-890.
[19] 乔恩利, 冯永琦, 李渭清, 等. TC18钛合金大规格棒材锻造工艺[J]. 金属世界, 2013(4): 54-55+72.
[20] 顾忠明, 张起, 乔恩利, 等. 大规格 TC18钛合金棒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[J]. 湖南有色金属, 2023, 39(1): 43-45+79.
相关链接